周围性面瘫时有哪些电诊断方法?

时间:2014-10-15 10:19
周围性面瘫时有哪些电诊断方法?⑴感觉-直流电刺激:用高频间断电流刺激神经干或用持续电流直接刺激肌肉。面神经损伤后第2、3天,神经对两种电流刺激反应均有暂时增高性;随后迅速减弱,第3、4天后可完全消失,有时两周后才完全消失。如肌肉对感应电流反应消失,而对直流电刺激反应增加表示神经有退变产生,只要感应电反应存在,多表示神经损伤不重;如直流电反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,则表示面肌发生萎缩,即无手术指征。因电刺激不能定量测试,而且,误差很大,现很少应用。但在医疗条件较差情况下,利用理疗仪或针麻仪中的电极进行测试,仍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。

⑵神经兴奋性试验(NET):用面神经刺激仪每秒一次方波1ms刺激茎乳孔以下面神经主干,测得两侧面神经最小的刺激阈,进行对比。如两侧相差2~3.5mA时,即示神经有变性,为手术指征。此实验对不完全性面瘫和三天内的完全性面瘫无实用价值。为避免出现假阴性,可采用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刺激强度,即最大刺激试验,能使整个残留的神经纤维都兴奋,并和健侧对比。这是一种定量的测验,能正确地反应出神经变性的程度。一般面瘫后十天,电反应阳性者88%可以完全恢复,十天内反应减弱者73%可完全恢复,如十天内无反应者则不能恢复。故应每日测试,一旦发现反应减弱即应进行手术,如完全无反应时,即失去手术指征。但此试验常有假阳性现象,可靠性仅为80%。

⑶神经电图(ENoG):用双极电刺激茎乳孔处面神经支,和最大刺激试验相似,记录其诱发总合电位以比较两侧差别,即为神经变性的百分率,这是目前最好的客观定量测试。若在两周内,变性达到90%以上时,即视为不完全恢复的临界数值,是手术指征的参数。因该试验不能鉴别损害的程度是轴索崩解还是神经崩解,只能用以评估神经有无恢复的可能。

⑷肌电图:用针电极插入面肌内记录其动作电位,如神经切断后,肌肉失去收缩能力,动作电位即告消失,轴索完全阻断后12天,电流活动全部消失,即出现自发的持续纤维颤动电位,表示神经已退行性变;如纤颤和运动单位电位均消失时,则表示肌肉全部纤维化,已无手术适应症。因肌电图在面瘫后14天内记录不出去神经电位,但对晚期就诊患者却能在临床表现面肌活动之前,查到神经再支配现象的多相再生电位,说明神经在恢复,可以继续观察。

⑸传导速度试验(ConductiveVelocitytest):其正常潜伏期平均值是2~5ms。如神经病变为传导阻滞,则潜伏期仍在正常范围之内(〈4ms)若为部分神经变性,则潜伏期明显延长,但神经兴奋性并不消失;若神经已全部变性,则示波器所示的肌肉反应将于2~3d开始减弱,5~6d全部消失(Gibb,1772)。测验时必须两侧对比。

在判断早期面瘫的预后中,神经兴奋性测验比强度时间曲线或传导速度试验等较有价值(Shambaugh及Olemis,1973)。鉴于有些兴奋性明显减退的病例也可获得完全恢复,判断瘫痪的预后不可全靠这些测验,应同时根据起病的快慢,病程长短,肌肉有无张力,瘫痪的程度情况来决定。起病缓,病程短,肌肉张力保持(即静止时两侧面部对称)和非完全性瘫痪者,预后一般良好。

⑹其他:Mizukosni等根据瞬目时眼球伴随运动,利用眼震电图仪记录瞬目时眼球的垂直运动,经计算机处理,算出眼球运动的幅度或速度,进而求出瞬目指数(为A-B/A+B×100%,A、B为两眼垂直运动的速度或振幅)。瞬目反射检查对预后的评估比ENoG和NET更有价值。

肌电图应和神经兴奋试验、神经电图等配合使用。如兴奋试验和神经电图显示神经有严重损伤,但肌电图却查出有自主活动的动作电位,说明神经可以恢复,预后良好;又如神经损伤后肌电图无反应,但其感应电和直流电反应良好,亦说明损伤不重不需要手术。可见,电检查中各有其优缺点和局限性,必须进行多次反复检查,全面综合分析方能诊断出损伤的部位和性质。近年来,已将神经电图用于术中监护,可直接刺激暴露的神经干,在损害的部位上方刺激则面肌无反应电位,借此能客观地测试出损害的确切节段。通过上述定位定性检查后,基本上可确定损害的部位和程度,能提示手术的最佳时限。一般神经退变达90%以上即有手术指征,早在伤后6天内,晚在伤后两个月。常用的面神经减压术旨在开放压迫的神经骨管,切开鞘膜,减轻神经水肿,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使变性的轴索能尽早恢复,使未变性的神经不再退变。因此,手术应根据病变的范围,有针对性地进行减压、吻合和神经移植。近年来,对耳带状疱疹和贝尔氏面瘫的全程减压术尚有争议,理想的是,能在术中用神经电图由垂直段到内听道底测试真正的损害部位,进行卓有成效的手术治疗。